(原標題:“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研究展”展示創(chuàng)作情境、思維過程)
2017年11月25日,“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研究展”作為藝·凱旋畫廊在成立十周年之際重要展覽開幕,展覽邀請合美術館執(zhí)行館長魯虹擔任策展人?!爸袊敶囆g家手稿研究展”展出了中國十位重要當代藝術家珍貴手稿,其中包括方力鈞、傅中望、馬六明、宋冬、隋建國、王廣義、徐冰、尹秀珍、周春芽、張曉剛。
此次展覽展出作品中有些是藝術家即將實施的新作,有些是曾經(jīng)參加包括卡塞爾文獻展等重要展覽的手稿,這些手稿為進一步了解、研究這些藝術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資料。
所謂“手稿”(Manuscript)從窄義的角度看,專指藝術家根據(jù)特定創(chuàng)作想法所畫的各種小構圖;而從廣義的角度看,還應該包括與此相關的文字或各種視覺素材,如速寫、照片等。
比較起正規(guī)的藝術創(chuàng)作來,窄義的手稿雖然具有即興、隨意、尺寸不大、制作時間較短等特點,但卻具有獨立欣賞的價值。“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研究展(第一回)”展覽是希望在原有的、公共的作品之外就手稿的部分進行展示,并對藝術家的創(chuàng)作過程做一些研究。
西方的藝術史學者素來注重對于著名藝術家的手稿研究,這是因為首先,手稿研究可以更好地揭示特定作品的意義和內(nèi)涵;其次,通過手稿研究還可以體會藝術家在面對不同問題時是如何加以解決,又如何對傳統(tǒng)進行有效的繼承或創(chuàng)造的;并且,人們從具體手稿研究中甚至可以發(fā)現(xiàn)在不同的時代,藝術觀念或表現(xiàn)手法產(chǎn)生演變的跡象。
合美術館執(zhí)行館長魯虹認為,“具體過程的手稿其實是學術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,倘若不做好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的工作,我們就很難真正進入那些優(yōu)秀藝術家的具體創(chuàng)作情境之中,并掌握其思維的全過程,而這也必然會給藝術創(chuàng)作研究和藝術史研究留下了重大缺憾。
在開幕式上,作為參展藝術家代表,王廣義、方力鈞、馬六明分別表達了他們的感謝,其中,王廣義說到,感謝批評家從手稿的角度對于藝術家創(chuàng)作的研究,這對觀眾更好的了解藝術家的作品有很好的啟示作用,同時也可以讓藝術家之間相互學習探討。
方力鈞-2017.8.15-35x45.5cm-紙本水墨
傅中望-《榫與卯2號》創(chuàng)作手稿
馬六明-草圖之一-21x29.8cm-紙本-2001
藝·凱旋畫廊的負責人李蘭芳在開幕式上表達了十年來的感慨與感謝,她談到:“此次展覽是以手稿的方式來深度研究藝術家創(chuàng)作,從某些方面來講,作為一個畫廊做這樣的展覽其實比較困難的。因為有些作品是非常早期的,比如宋冬參加卡塞爾文獻展的作品等,文獻整理起來相對比較困難。因此非常感謝策展人魯虹老師的工作,也感謝所有參展藝術家、批評家對畫廊的支持?!?
宋冬-《印水》(行為)手稿-26.5x29cm-紙上鉛筆-1996
隋建國-“盲人”泥稿“-高12cm-噴繪78x109cm-2012
王廣義-《門徒》草圖-42x30cm-紙上丙烯、綜合材料-2013
“中國當代藝術的書寫及手稿研究”主題研討會同步舉行,研討會從“如何定義手稿”“手稿的真實性”“手稿對于研究藝術史的價值與意義”“今天藝術創(chuàng)作進入多媒介階段,手稿有了哪些新的轉(zhuǎn)變”等多個問題進行了探討。
徐冰-《猴子撈月》手稿--硫酸紙、鉛筆-2001
尹秀珍-《洗河》(行為)手稿-25x31cm-紙上鉛筆-1995
據(jù)悉,此次展覽是“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研究展”的第一回,未來藝·凱旋畫廊將在每年持續(xù)推出該展覽的更多回合,展現(xiàn)中國當代藝術家手稿創(chuàng)作更加豐富的面貌。
張曉剛-失憶與記憶1號-紙上油畫-2007
周春芽《豫園小景》手稿-33x44cm-紙上丙烯-2017
展覽將持續(xù)至2018年2月10日。
來源:藝術中國
歡迎關注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藝術網(wǎng)!